攪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FSW)是一種焊接方法,通過摩擦熱和機械攪拌的方式將兩個或多個金屬工件連接起來。它是一種無焊接熱源的工藝,不需要外加填充材料,因此可以有效地減少焊接產生的缺陷和變形。下面將詳細講解攪拌摩擦焊加工的流程。
準備工作 攪拌摩擦焊加工的第一步是進行準備工作。首先要準備需要焊接的工件,確保其表面平整、清潔,并清除任何不良的氧化物或污染物。然后,根據需要的焊接位置,將工件安置在加工設備上。通常,加工設備由一個磨具和一個電動機組成,電動機通過轉動磨具來產生摩擦熱。
摩擦加熱 在加工設備啟動之后,磨具開始在連接部位旋轉,并施加一定的壓力。當磨具接觸到工件時,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在工件與磨具接觸處產生很高的摩擦熱。摩擦熱使工件局部升溫,但并不達到熔化點。
攪拌 磨具的旋轉不僅產生摩擦熱,還通過機械攪拌的方式將工件連接在一起。精確地說,磨具通過一系列的攪拌運動,將金屬軟化,并將兩個工件的金屬表面攪拌混合。這種攪拌運動有助于消除工件中的氣孔和異物,并增強金屬的質量。
攪拌過程控制 在攪拌摩擦焊加工中,攪拌過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調整磨具的轉速、施加的壓力和加工的速度,可以對攪拌過程進行控制,以確保焊縫的質量。如果控制不當,會導致焊接缺陷或表面不均勻。
焊接完成 一旦攪拌摩擦焊加工完成,焊接部位會逐漸冷卻,金屬重新硬化并形成一道均勻的焊縫。需要注意的是,在焊接過程中,由于沒有熔化的發生,所以焊縫通常沒有明顯的焊縫凹陷或凸起。此外,焊接完成后,還需要對焊縫進行后處理工藝,如去除焊接殘留物、機械加工和熱處理等。
總結起來,攪拌摩擦焊加工的流程包括準備工作、摩擦加熱、攪拌、攪拌過程控制和焊接完成。通過合理的控制和操作,攪拌摩擦焊能夠在不破壞金屬晶粒結構的基礎上將金屬工件連成一體,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制造和軌道交通等領域。
以攪拌摩擦焊、精密機加、特種加工和表面技術等航空技術為基礎,向新能源汽車、儲能、電力、5G等領域的客戶,提供水冷板、電控箱體、電池托盤等水冷結構件和加熱片。